道德经「帛书」:不争,才能做到善用人

帛书版: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①,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传世版: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道德经「帛书」:不争,才能做到善用人

版本差异:

① 是谓用人:传世版为“是谓用人之力”,增添“之力”二字,画蛇添足。高明说:“帛书甲乙本无‘之力’二字,作‘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则‘人’、‘天’为韵,‘德’、‘极’为韵,前后皆为韵读。今本中间多出‘之力’二字,格局全非。

再从前后经文分析,前文曾言‘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故此言‘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

前后均无‘之力’二字,文例相合。从而可见帛书甲、乙本无‘之力’二字为是。”

道德经「帛书」:不争,才能做到善用人

直译:

善于做统帅的人,不会自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会被激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会与敌人正面相抗。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态度谦下。

这叫不争的德性,这叫善于用人,这叫与天道相匹配,这是自古以来的最高准则。

道德经「帛书」:不争,才能做到善用人

解读:

“善为士者不武。”“士”,王弼:“卒之帅也。”将锡昌:“士亦君也。”一个把“士”解为军队统帅,一个把“士”解为国君。

陈鼓应则把“士”解为士卒,“为”解为治理、管理,“为士者”即统帅士卒者,是为军队统帅。这里从王弼之说,“士”为卒之帅。“士”本就指统帅。

如《墨子·兼爱下》:“昔者,越王勾践好勇,教其士臣三年”,《孟子·梁惠王上》:“兴甲兵,危士臣”,“士臣”即指将领与兵卒。

“善为士者不武”,是说善于做统帅的人,不会自逞勇武。“善战者不怒。”善于作战的人,不会被激怒。“怒”与“武”关系密切,容易暴怒的人,往往就会诉诸于武力。

而老子的忠告是,这两者最好都不要有。不要轻易被激怒,更不要轻易动用武力,这不是一个合格将领的所作所为。

道德经「帛书」:不争,才能做到善用人

“善胜敌者弗与。”“与”,交往、往来,这里表示相抗、敌对。《经义述闻》:“古者相当、相敌,皆谓之‘与’。”《墨子·非儒下》:“若皆仁人也,则无说而相与”,“相与”即相敌。

“善胜敌者弗与”,是说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会与敌人正面敌对,正面相抗。“善用人者为之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态度谦下。

第六十六章说:“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对人谦下而可以处人之上,得以成为人之官长,这便是善用人。“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这叫不争的德性,这叫善于用人,这叫与天道相匹配,这是自古以来的最高准则。“不武”、“不怒”、“弗与”、“为之下”,皆是不争。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