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为保命,即保持生命而不夭折;“形”指生命所依附的形体。“全形”指形体物质结构与精神心灵统一协调完整。本篇着重讨论如何掌握人与自然阴阳变化的关系,从而养生治病保命全形,故以此名篇。
本篇主要阐述了天地之间的万物,人是最宝贵的。人生于天地之间,气血阴阳的生命变化必然与自然息息相关,只有掌握了人与自然阴阳变化的关系,才能够达到生命自身中形体与精神的统一,以及生命与自然的统一,从而保持健康长寿。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角,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1,着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2;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肉,血气争黑3。
注释
1 留淫:淫,指侵犯人体的邪气。留淫日深,指稽留邪气日久不除,会日渐深入加重。
2 木敷者,其叶发:陈旧的树木木气消散衰惫,则叶落凋败。
3 争黑:指气色暗晦枯槁。
译文
黄帝问道:天地之间,万物俱全,但没有什么比人更为宝贵的。人禀受天地之气而生存,随着四时规律而成长。
无论是君王,还是平民,都愿意保持形体的健康,但往往身体有了疾病,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病邪就积累日深,潜藏骨髓之内,不易去掉了。这是我心中所担忧的,我想用针刺来解除他们的疾病痛苦,怎样办呢?
岐伯回答说:诊断疾病,应该注意观察它所表现的症候:比如盐贮藏在器具中,能够使器具渗出水来;琴弦快断的时候,会发出嘶破的声音;树木弊坏,叶子就要落下来;疾病到了严重阶段,人就会出现呃逆。
人有了这样四种现象,说明脏腑已有严重损伤,药物和针刺都不起作用,出现皮肉衰败、气色晦暗枯槁,此时再治就很难治愈了。
赏析与点评
人是天地间万物中最为可贵的,生命源自天地自然的进化,是在天地自然万物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完善而产生的。
它不仅依赖自然界,而且在与自然界相依为命的过程中,形成了顺应天地阴阳四时寒暑变化的适应性。
人的生命,包括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均与自然阴阳五行的变化息息相关,人只有顺应天地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生命才能健康地生长发育,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生命都只有一次,健康长寿是人们共同的期盼。
帝曰:余念其痛,心为之乱惑反甚1,其病不可更代2。百姓闻之,以为残贼3,为之奈何?岐伯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4,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5。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6;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7,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能存八动之变8,五胜更立9;能达虚实之数者10,独出独入11,呿吟至微12,秋毫在目。
注释
1 惑:惶惑,迷乱。
2 不可更代:不能以自己替代病者之身。
3 残贼:残忍不仁。
4 悬命于天:与天相关联。
5 天子:此处指掌握自然规律的人。
6 十二节:指上肢的肩、肘、腕和下肢的股、膝、踝关节。
7 “能经天地”句:能效法天地阴阳的变化。经,效法,遵循之义。
8 能存八动:能够观察八风的变动。
9 五胜更立:指五行递相衰旺。
10 能达虚实之数:能够通晓邪正虚实的病变机理。
11 独出独入:见解独特。
12 呿(qū)吟:指呼吸,形容变化极小。
译文
黄帝道:我很感伤病人的痛苦,心里惶惑不安,如果治疗不得法,反使病情加重,我又不能替代他们。百姓听了,都会认为我是残忍的人,怎么办好呢?
岐伯说:人虽然是生活在地上,但片刻也离不开天,天地之气相合,才产生了人。人如果能适应四时的变化,那么自然界的一切,都会成为他生命的泉源;如果能够了解万物变化规律的话,那就是天子了。
人与自然是相应的,天有阴阳,人有十二骨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所以能效法天地阴阳的变化,就不会违背四时的规律;了解十二骨节的道理,就是所谓圣智也不能超过他;
能够观察八风的变动和五行的衰旺,又能够通达虚实的变化规律,就能洞晓病情,即使病人细微不易察觉的变化,也如秋毫在目,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赏析与点评
天有三阴三阳之变动,人有十二经脉之流行;天有阴阳寒暑之更替,人有阴阳虚实之变化。如果能遵循天地阴阳变化规律,就不会违背四时气候养生之宜,也就能够掌握十二经脉流行运动之道理,并能洞察四时八风变动,掌握五行更相胜负规律,从而使生命和自然和谐并统一,确保生命活动的正常。
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1,分为四时。月有小大,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2,敢问其方。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3,莫知之也。一曰治神4,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5,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6。
注释
1 九野:八方和中央九个方位。
2 虚实呿吟:上文“能达虚实之数者,独出独入,呿吟至微,秋毫在目”的简缩语,引申指病人的痛苦。
3 黔首:秦代对百姓的称呼。余食:指饮食。百姓耕田赋税养家糊口。
4 治神:有三义。一指平日的养神;二指全神贯注治疗;三指医患在治疗中的配合神妙。三义皆通。精神情志养生义更适。
5 知毒药为真:指掌握药物的真假、性能、功效。
6 “道无”两句:医道并非有鬼神在暗中帮助,只要对医道有深刻把握,在治疗实践中就会有独来独往般的自由。
译文
黄帝道: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天地之气相合以后,生成了世界上的万物。从地理上,可以分为九野;从气候上,可以分为四时。月份有大有小,白天有短有长,万物同时来到世界,实在是度量不尽的,我只希望解除病人的痛苦,请问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岐伯说:治疗的方法,可根据五行变化的道理分析。如木遇到金,就被折断;火遇到水,就会熄灭;土遇到木,就要松软;金遇到火,就要熔化;水遇到土,就要遏绝。这种种变化,万物都是这样,不胜枚举。
所以有五种针法已向天下公布了,但人们只知饱食,而不去了解它们。那五种治法是什么呢?第一要精神专一,第二要修养形体,第三要了解药物的真假性能,第四要制定大小砭石以适应不同的疾病,第五要懂得脏腑血气的诊断方法。
这五种治法,各有所长,先用哪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现在针刺的疗法,用补治虚,用泻治实,而这是普通医生所共知的。
至于能够取法天地阴阳的道理,随其变化而施针法,就能取得如回应声、如影随形的疗效。这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只是功力积久,就有这样的高超技术。
赏析与点评
该段将“治神”作为养生防病治病的第一要法。“治神”既可从医生角度来理解也可从患者角度来理解。从医生角度来理解,就是要求医生要精神高度集中,要“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才能“静意视息,观适之变”,全心专注于对病人的诊断,仔细体察病人的寒热虚实阴阳变化。
从患者角度来讲,在治病时,要注意调整患者的精神情绪,纠正失衡的心理变动,不要单纯追求形体脏器修复,也不要单纯偏重于药物的使用。应该使病人情绪稳定,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此外,还要了解个体体质的差异而适应四时寒暑变化来养身,或依时令而注意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或因寒暑加减调整药物温凉与分量,还要掌握药物性味功效宜忌,学会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各种具体治疗方法。
帝曰:愿闻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1,众凶弗闻2。外内相得3,无以形先4,可玩往来5,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6,五实勿远7,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8,针耀而匀9。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10,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11,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12。
注释
1 众脉:真脏脉,即真气衰败的各种脉象。
2 众凶:五脏的各种危象。
3 外内相得:脉证相符,形气相合。
4 无以形先:不能仅从外形上观察。
5 可玩往来:病的发展变化。
6 五虚:五脏精气虚;或指《玉机真藏论》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
7 五实:五脏邪气盛;或指《玉机真藏论》脉盛、皮热、腹胀、二便不通,闷瞀。
8 手动若务:指手动用针时精神须专一。
9 针耀而匀:针要明亮清洁,运针还要从容坚定。
10 冥冥:经气所至无形可见。
11 稷稷:形容气盛像稷一样繁茂。
12 发机:指起针如发箭迅速。
译文
黄帝道:我希望听一下其中的道理。岐伯说:针刺的正法,要先集中精神,待五脏虚实已定,脉象九候已备知,然后再下针。在针刺的时候,尤其要观察有无脏气衰竭的各种脉象及其他危重症候。
同时还要色脉相参,不能仅看外形,必须将发病的机理揣摩清楚,才能给人治病。病情有虚有实,见到五虚的症状,不能随意去补;见到五实的症状,也不可远而不泻,在应该进针时,就是一瞬间也不能耽搁。
在手捻针时,什么事也不想,针要光净匀称。针者要平心静气,观察病人的呼吸。那血气的变化无形无象,虽不可见,而气至之时,好像群乌一样集合;气盛之时,好像稷一样繁茂。气之往来,正如见鸟之飞翔,而无从捉摸它形迹的起落。
所以用针之法,当气未至的时候,应该留针候气,正如横弩之待发;气应的时候,则当迅速起针,正如弩箭之疾出。
帝曰:何如而虚?何如而实?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1。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2。
注释
1 远近若一:取穴无论远近,得气的道理是一样的。
2 神无营于众物:即精神专一,不为外物所干扰。
译文
黄帝道:怎样刺虚?又怎样刺实?岐伯说:刺虚证,须用补法;刺实证,须用泻法。经气已经到了,应慎重掌握,不失时机。无论针刺深浅,无论取穴远近,得气是一样的。在捻针的时候,像面临深渊时那样谨慎;又像手中捉着老虎那样坚定有力,集中神志,不为其他事物所干扰。
赏析与点评
在治疗疾病,尤其针刺时,不仅要诊断明确,掌握病证,治疗还要不失时宜,精神专一,全心专注于病人的诊断治疗中。在这里用人在悬崖行走和手按猛虎这种危机情景来比喻在针灸治疗时必须做到精神高度集中,不能有丝毫的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