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有哪些风俗和活动?

清明节风俗和活动

清明节的风俗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上巳、寒食之类的节日中得到的,但是也有比较独特的。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清明节的风俗和活动吧。

01.扫墓祭祖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到今天为止也已经有不少年了。早在明朝时期,《帝京景物略》中就曾记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和活动?

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人们用扫墓这种方法来表达对祖先、对已故长辈的思念。说到扫墓的来源,则要比清明扫墓更久远,秦朝就已经出现了,只是不在清明节而已。不过,到后来才转变成在清明节扫墓,尤其是唐朝时期,清明扫墓这个习俗在民间已经非常普遍了。

02.插柳

神农氏是古代的农业祖师,曾经教给人们种植粮食作物以及饲养牲畜的方法,功不可没,据说清明插柳正是为了纪念神农氏“教民稼樯”的功绩。

某些地区,人们会将从柳树上折下的柳条插在屋子旁边,当作观测天气的媒介。有句古话叫作“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其中道理虽然浅显,但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和活动?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还有三大鬼节以及五鬼树的说法。三大鬼节分别为清明、中元、十月朔,五鬼树分别为槐、柳、桑、杨、苦楝,能通灵。

据说,清明正是百鬼出没的节日,由于受到佛教影响,人们便认为观音所持柳枝能够驱邪避秽,于是便将柳枝称作“鬼怖木”,而清明节插柳的风俗也源于此。

北魏时期,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曾作《齐民要术》,其中也有“去杨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的说法。还有一说是,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被晋文公烧死的介子推。

当介子推被火烧死的时候,正好是在一棵柳树下,柳树也已烧死。不过晋文公第二年在介子推忌日时上山祭拜,却发现那棵柳树奇迹般地死而复生了,于是晋文公便将这棵柳树称作“清明柳”,而插柳也成为一项具有纪念意义的活动。

03.戴柳

如果追根溯源,这一风俗的起源也是寒食节。宋朝时期,寒食节向来有“冠礼”风俗,其实“冠礼”只是古代男性的成人礼,但是宋朝时期却规定,男性要在寒食这天统一举行成人礼,而“戴柳”则是这个冠礼风俗的遗存,有纪念华年的意思。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和活动?

民间曾流传一句话叫作“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意思就是说人们戴柳可以留住青春,锁住时间。除此之外,“戴柳”还有别的意义。

前文中提到“柳”有驱邪避秽的效用,民间也有类似“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来世变猪狗”等俗语。

虽然戴柳是比较普遍的风俗,但是所戴的柳也有很多种样式,有的直接将柳枝插在头发上,将柳条环起制作成圆形,有的则比较复杂,将嫩枝制成花朵插在头发上当作发髻,种类多种多样。

明朝时期,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也称:“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

04.踏青

清明节有哪些风俗和活动?

踏青本是上巳节的一种娱乐方式,和水边沐浴等一同进行,在暖暖的春日阳光中结伴出游,但后来清明节已经继承了上巳节这一习俗,在祭祖、扫墓完毕后,一家人便顺道踏青郊游,其乐融融。

05.植树

曾经有人将清明节称为植树节,这的确也没有什么错误,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在清明节前后植树的习惯,因为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适宜的温度,适宜的阳光,加上一场春雨,的确能使树木的成活率大大提升。

于是,人们才会将清明称作“植树节”,这个名字也一直流传了下来。其实不仅如此,清明节植树习俗的出现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戴柳、插柳的习惯,柳树易成活,曾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说,所以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植树。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