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时间寒食节后一天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目前已经成为最大的祭祀、踏青、扫墓节日。传统的清明节起源大概是在公元前时期的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虽说各族人过节方式不是完全相同,但是基本格调和主题都是围绕着踏青、扫墓和祭祖进行的。至于“清明节”这个名字,则要从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说起。
那么,“清明”又是怎么来的呢?
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等人编写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曾经对清明这一节气进行描写:“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可以看出,该文中称在春分节气之后的十五天便是清明节气,此时北斗七星指向乙位,这个时候就会有清爽的东南风出现。
当然,这只是一个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自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其中之意大概是说因为这个节气正好是万物复苏并开始生长的季节,新生命总是清洁明净的,所以这个节气便被称作清明。
清明作为节气很久前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作为节日,却是到唐朝才开始。清明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是和清明节气密不可分的,这一节气也被看作清明这个节日的重要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