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①。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②。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传世版: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版本差异:
① 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为衔接后文,传世版颠倒了语序,作“天下之交,天下之牝”。高明说:“老子将‘牝’喻为‘天下根’,而将自谦似水甘居下流的大国比作‘天下之牝’。
依帛书甲、乙本之行文次序,不仅体现出哲理博深,语言明畅,而且经文所论意旨,是针对当时列国诸侯兴兵黩武、大兼小、强凌弱、称雄争霸的东周社会,历史背景非常清楚。今本文次倒误,旧注多失老子本义。”
② 则取于大邦:传世版是“则取大国”,少了个“于”字,对象之间的关系便反了。小邦取于大邦,是说小邦被大邦兼畜,而小国取大国,就说不通了。
直译:
大的国家,像水一样往下行,处在天下万物生出的地方,万物都汇聚在这里。雌性总是用安静降伏雄性,因为安静,所以适宜处于下位。
大的国家用谦下的态度对待小的国家,就能收服小的国家。小的国家用谦下的态度对待大的国家,就能被大的国家所容纳。
所以大的国家,不过是想兼并畜养小的国家;小的国家,不过是想被大的国家所容纳。双方都能得偿所愿,那么大的国家尤其应该处下。
解读:
“大邦者,下流也。”“流”,《说文》:“水行也。”水的移动总是往下的,所以叫“下流”。大的国家,像水一样往下行,总是居于低下的位置。
“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雌性的。雌性具有生殖能力,在此以“天下之牝”喻指天下万物生出的地方。第六章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天地之根,则万物汇聚于此,所以为“天下之交也”。
“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牡”,雄性的。雌性总是以安静来降服雄性。求偶,大多是雄性主动;交配,也大多是雄性主动。雌性安安静静的,就把雄性收服了。
因为安静,所以在雌雄交往过程中,雌性是雌伏于下的,雄性是雄居于上的。“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大的国家用谦下的态度对待小的国家,则能收服小的国家。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小的国家用谦下的态度对待大的国家,则能被大的国家所容纳。为什么大的国家和小的国家都要往下行?因为雌性安静而处下,雄性要去寻找雌性也必须往下去找。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所以大的国家要想收服小的国家,就要居下守雌而胜雄;小的国家要想被大的国家容纳,就要往下行而为雌所胜。大国小国相交于下流。
“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所以大的国家,不过是想兼容并畜小的国家;小的国家,不过是想被大的国家所容纳。“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双方都能得偿所愿,那么大的国家尤其应该处下。
道理很简单,大的国家处下,安静地处于雌柔的位置,则雄强自然会纷纷而至,双方各得其所愿。这便是“知其雄,守其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