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导读
本篇以“十二官”为喻,论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协调的统一体,生理功能上相互联系,病理变化上互相影响,体现了《黄帝内经》的整体观思想。
特别提出“心为五藏六府之大主”、“故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的理论。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藏之相使1,贵贱何如2?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3,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4,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5,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6,决断出焉。膻中者7,臣使之官8,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9,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10,变化出焉11。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12,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13,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注释
1 十二藏:指心、肝、脾、肺、肾、膻中、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十二个脏器。相使:相互联系。
2 贵贱:主要与次要。
3 官:职守。
4 相傅:辅佐君主的宰相。相,为佐君者。傅,为教育太子及诸皇子者。
5 将军:以将军比喻肝的易动而刚强之性。
6 中正:即中精,胆为清净之府,藏清汁。
7 膻中:心脏的周边组织,也叫心包。
8 臣使:即内臣。因膻中贴近心,故为心的臣使。
9 仓廪(lǐn):贮藏粮食的仓库。脾胃有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之能,故称“仓廪之官”。
10 传道:传送运输。
11 变化:饮食消化、吸收、排泄的过程。
12 州都:水液聚集的地方。
13 使道:这里指十二脏腑相互联系的通道。
译文
黄帝说:我希望听听十二脏器在体内的相互作用,有无主从的区别?岐伯回答说:问得真详细啊!让我说说吧。
心就像君主,智慧是从心产生的。肺好像宰相,主一身之气,治理调节人体内外上下的活动由它完成。肝好比将军,谋虑是从它那来的。胆是清虚的脏器,储藏精汁,具有决断的能力。
膻中像内臣,心的喜乐,都由它传达。脾胃受纳水谷,好像仓库,五味转化为营养,由它产生。大肠主管输送,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过程在那里最后完成。
小肠接受脾胃已消化的食物后,进一步分清别浊。肾是精力的源泉,能产生技巧。三焦主疏通水道,周身行水的道路,由它管理。膀胱是水液聚会的地方,经过气化作用,才能把尿排出体外。
以上十二脏器的作用,不能失去协调。当然,君主是最主要的。心的功能正常,其他脏腑就能相安。依据这个道理来养生,就能长寿,终身不致有严重的疾病;根据这个道理来治理天下,国家就会繁荣昌盛。
反之,如果君主昏庸,功能失常,那么十二官就出问题了。而各个脏器的活动一旦闭塞不通,彼此失去联系,形体就会受到伤害,对于养生来说,这是最大的祸殃。这样治国,国家就有败亡的危险,要千万警惕啊!
赏析与点评
本段认为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要互相配合,相使相用,不得相失。特别强调心在十二脏中的主宰作用。因为心主血脉,气血是机体各种功能活动,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心主的功能活动正常,则其他脏腑的功能活动就正常;
心主的功能活动失常,也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因此,临床上治疗脏腑功能失常的病证,既可以从某一脏腑自身的功能活动去调治,也可以从脏腑间相互联系的角度去调治,更可以从调养心神、滋补心血、温通心阳等角度来进行施治。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1?窘乎哉2!消者瞿瞿3,孰知其要?闵闵之当4,孰者为良?恍惚之数5,生于毫牦6,毫牦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注释
1 原:本源。
2 窘(jiǒnɡ):困难。
3 瞿瞿(jù):惊疑貌。
4 闵闵:忧愁貌。
5 恍惚:似有似无。
6 毫牦(lí):形容极微小。
译文
医学的道理极其微妙,变化没有穷尽,谁能了解它的本源呢?困难得很哪!形体日渐消瘦的人虽然很惊疑,谁能明白其中的原因呢?纵然对自己的身体非常担忧,谁能知道如何做才好?
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都是从似有似无极其微小开始的,虽然极其微小,也是可以度量的,千倍万倍地增加,事物就一步步地增大,扩大到一定程度它的形状就明显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这个道理,由极其隐微逐渐发展而成。
黄帝曰:善哉!余闻精光之道1,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2,非斋戒择吉日3,不敢受也。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4,以传保焉。
注释
1 精光:精纯明白。
2 宣明:通达光明。
3 斋戒:洗心曰“斋”,诚意曰“戒”。即诚心诚意。
4 灵兰之室:黄帝藏书的地方。
译文
黄帝说:说得好!我听到了一番精纯明白的道理和圣人的事业。这些通达光明的道理,如不诚心诚意选择吉日,是不敢接受的。于是就选择了吉日良辰,把这些道理,保存在灵台兰室,如同宝物一般,让它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