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庙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便是庙会小吃。事实上,这些小吃大多数是北京日常街头巷尾叫卖的食物,带有北京本地特点,符合北京人的胃口,形成了固定的套子。
北京庙会上的经典小吃主要分以下几种:
豆汁:有些人说,豆汁属于老旗人的食物,事实上喜欢喝豆汁的并不限于民族,也不拘泥于贫富。卖豆汁的按照惯例是以粉房把生豆汁趸来,挑到庙会上,就地熬煮。
扒糕、凉粉:扒糕是将榆皮面与荞麦面混合做成的小圆坨,比烧饼大,蒸熟之后,夏季用冰镇着;冬季则放在炉铛上面,加油热炒,叫作热炒扒糕。夏季卖扒糕的多半是和凉粉一块卖,不仅有粉块、粉皮,还有小拨鱼儿。案子上面摆放着佐料罐:添加过花椒油的酱油、芝麻酱、醋、蒜汁、芥末、辣椒油、胡萝卜丝等等。待有顾客来吃的时候,才放上这些佐料。
灌肠:灌肠原本是用猪大肠灌上淀粉与碎肉,蒸熟之后削成片儿在铛上用油煎炸。可是在北京庙会上卖的灌肠却只是用淀粉点上一抹红,制作成肠形(也就是粉坨子)削小块在铛上,用猪油煎焦之后浇,浇盐水蒜汁,用竹制的签子扎着食用。
茶汤、油茶:茶汤就是炒熟之后的糜子面,放入红糖,用沸水冲泡就可以食用了。油茶是用牛油或者是素油把面粉炒熟,放糖,用沸水冲泡。
豆面糕:也称“驴打滚儿”,属于粘糕的一种。也有用豆沙或者是红糖包成似鸡蛋大小的团子,裹上炒好的豆面。放入小碟中,有一些还会浇上“糖稀”。
老豆腐:一般是将磨好的豆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石膏,使其成为非常鲜嫩的老豆腐。之后放些芝麻酱、韭菜花、卤虾酱、辣椒油等佐料。
豌豆黄儿:豌豆黄儿有粗、细两类。在庙会上卖的是粗豌豆黄儿。它是用砂锅把豌豆煮成泥,放些小枣,淀成粉坨,扣出,切割成似切糕模样的菱形块儿,用手推车运到庙会上出售。
爱窝窝:属于新正食品的爱窝窝是把蒸熟后的江米擀成小饼儿,包裹上冰糖渣儿、山楂糕、芝麻、青梅、抟成元宵的形状,滚上糯米粉,让其不黏在一块儿。通常有白糖、澄沙、枣泥等种类。为了便于区别,上面都做了红点标记。在庙会上卖爱窝窝的每每也卖年糕和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