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①?唯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传世版: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版本差异:
①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传世版为“孰能有余以奉天下”。二者意义完全不同,一个是遵从天道,一个是施以有为。高明说:“‘奉’、‘法’古音相同通假,故‘取奉于天’当作‘取法于天’。……
今本经文已经后人窜改,非老子本义。”“取奉”,其实也并非“取法”,而是“取而奉之”,献送之意。
直译:
天道的规则,就好像给松弛的弓上弦一样,压抑高位的,而抬举低位的,多余的进行减损,不足的进行补充。所以天道是减损有余而补充不足。
但人道就不一样了,减损不足的,而供奉有余的。谁能在有余时,而把多余的取出献奉给天呢?只有有道的人。
所以圣人有所成就而不占有,建立功业而不居功。这样做,是因为不想展示自己贤于众人。
解读: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张弓”,上弦的弓。古代的弓为了保养,使用时才上弦,平常是不上弦的,称为“弛弓”。弓在“弛”的状态下,其弯曲方向与“张”时正好相反,所以有“角弓反张”一词,也用于形容人头颈和下肢后弯而躯干向前成弓形的病症。
在《诗·小雅·角弓》中写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正是说弓如果松下弦,便要向反面转,用于警示兄弟亲人之间注意处好关系,不要疏远甚至反目。
所以张弓的过程,是一个反转的过程,原本处在下位的,会反过来在上;原本处在上位的,会反过来在下。而天道的规则,就好像把弓张开一样,“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处在高位的,会被压抑;处在低位的,会被抬举。有所多余的,会被减损;有所不足的,会被补充。“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因此天道规则,是减损有余而补充不足。
所以第九章说:“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盈满的东西不好保持,因为它正处在被天道减损的状态。尖锐的东西不好保养,因为它正处在被天道锉削的状态。金玉满堂很难守住,贵富骄横就会有灾祸,因为他们正处在天道所向的对立面。
所以才要功成身退,退下那个被天道打压的位置,远离风口浪尖,才能得以保全自身。所以第四十二章说:“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是王公却用来自称,因为处下而以为不足,则可以得到天道往上的抬举之力。
因此万物损己致虚,反而能得益;益己强横,反而会受损。“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而人道规则就不一样了,减损本就不足的,用来供奉还有多余的。
本来就多的,还要让他更多;本来就少的,还要继续剥夺。人道规则正是这样。对于身处高位的,大家都会继续追捧让他更高;对于身处低位的,大家都会继续踩踏让他更低。财富越多的人,越容易聚敛财富,财富越少的人,越容易陷入贫困。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乎?”“取奉”,取而奉之,献送。“取奉于天”,天道要损我,那么我就拿出来奉给天;天道要压我,那么我就退出来让给天。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功遂身退”,都是“取奉于天”的表现。谁能在有余时,而把多余的取出献奉给天呢?只有有道的人吧!
“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所以圣人有所成就而不占有,建立功业而不居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这样做,是因为不想表现得出众,不想让人把贤能的名号加在自己身上。
若居贤出众,必然会被人之道“奉”至高位,而遭到天之道“损”之。圣人不会顺从人道而违背天道,所以“不欲见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