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北郊。它坐落在峰峦起伏的塞北群山之中,建于1703~1790年间,是清代鼎盛时期的建筑。山庄面积约5 6 4 万平方米,为北京颐和园的2 倍,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是清代帝后每年夏秋季节日常起居、处理朝政和举行庆典的地方。宫殿布局严谨,建筑朴素。园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运用中国传统造园手法,集中了古代南北园林艺术之精华。
避暑山庄内共有亭榭90 余座,堤桥29 座,碑刻摩崖25 处,大小叠石假山120 多组,宫门9座,殿阁、楼台、寺观庵等建筑120组,其中有史称“康乾七十二景”的景观。
庄园内建有以展示清代宫廷历史文物为主的避暑山庄博物馆。由于承德避暑山庄特有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座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和外八庙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丽正门
丽正门是避暑山庄的正门,也是正宫的前门,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 年)。建筑风格承袭了明代“门上筑堞起楼以壮其观”的作法,下设三个门洞,上建齿状矮墙与墙楼,不论远观或近望都给人以雄浑之感。
文津阁
文津阁和北京紫禁城的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合称“内廷四阁”,是储藏《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的地方,因而甚为著名。现在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四库全书》,就是文津阁保存下来的。
烟雨楼
烟雨楼是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岛上的烟雨楼所建。四壁皆有楼窗,可凭栏环览四周景色,北面是山庄平原,南面是如意湖水,东面可远眺磬锤峰,西面是层峦叠翠的青山,令人心旷神怡。
澹泊敬诚殿
澹泊敬诚殿是避暑山庄的正殿,初建于康熙五十年,乾隆十九年用楠木进行改建。由于使用大量的楠木建造,又以灰瓦铺项、青砖砌墙,造型古朴典雅,故又称楠木殿。
澹泊敬诚殿和北京故宫太和殿一样,是皇帝庆祝寿诞、举行其他重大庆典和接见王公贵族、各少数民族政权领袖及各国使臣的地方。殿内悬挂有康熙手书匾额“澹泊敬诚”。
普陀宗乘之庙
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最大的一座,俗称“小布达拉官”。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正值乾隆帝60大寿,次年又值皇太后80 寿诞,乾隆为庆祝这两大节日时,能使前来庆贺的少数民族领袖在这里也能看到南海大寺的普陀道场,借以荣耀自己,于是便授意仿建。
按佛教学说,佛教世界有三个普陀,一在印度,一在拉萨,一在浙江定海。然而印度的普陀难以考察,因此效法西藏布达拉官,依样兴建。
须弥福寿之庙
须弥福寿之庙为承德外八庙之一,俗称行宫,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为班禅六世朝谒乾隆皇帝时的驻锡之所。因此仿照他驻地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建造。
藏语“扎什”为福寿,“伦布”为须弥山,汉名遂称须弥福寿之庙。寺庙的布局吸取了汉、藏两族的建筑艺术,红台、金顶和轮廓,保持有原庙风格,气势雄伟,十分壮观。
棒锤山
原名罄锤山,因避嘉庆皇帝名字之音,改为棒锤山。位于避暑山庄的东北方向,山上有一石峰,突兀于山顶平台之上,由底面至峰顶高近60 米,状如棒槌,故而得名。
“棒槌”本身高近40 米,其顶部生有古桑树一株,据传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桑树。在其南方有一巨石,状如蛤蟆,俗称“蛤蟆石”,与“棒槌”遥相呼应,实为难得的天成之胜景。
普乐寺
普乐寺建于乾隆二十一年,俗称圆亭子,占地2.4万平方米,主要供奉上乐王佛,又称欢喜佛。这座寺庙是为了表示对西北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所建。
寺庙的朝向与众不同,座东朝西,面对避暑山庄,背倚磬锤峰,并与两者形成向心结构的中轴线。
普宁寺
普宁寺俗称大佛寺,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 年),占地3.3 万平方米,是为庆祝朝廷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所建。
寺庙仿西藏三摩耶寺,主殿大乘之殿又名三样楼,四周有众多佛殿、白台和喇嘛塔,底部坐落于大须弥台基上,正面有二龙戏珠石雕。建筑共六层檐,五层楼阁,顶部有五个攒尖鎏金铜顶,金光闪烁,蔚为壮观。